智能问答   微信           

微改造盘活微空间,打造精致武汉新形象-爱游戏app官网入口

微改造盘活微空间,打造精致武汉新形象

2020-12-01 14:45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众规武汉

微型公共空间是散布在城市中的小型公共场所。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空间层级低、规模小;二是规划设计精细、微妙。我们将微型公共空间界定为300-5000平方米范围内的各类具有游憩、休闲等功能,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可停驻、环境优美的小型公共开放空间。

它们面积较小、选址灵活、类型多样、分布离散。可以是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运动场、小型健身场所、儿童游乐场等,也可以是供人休息的其他形式的小场所。

武汉市一直致力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早在2016年便组织开展了7个中心城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数据库。并与区政府、相关行业部门等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微型公共空间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从规划管控到引导实施的工作模式。

目标:

“共享和品质”

通过“绣花功夫、精细设计”的方法,坚持面向公众、面向过程、面向实施,最终达到“共谋共建共治,实现共享;落细落地落实,提升品质”的工作目标。


基础研究:

建档、立标、强化衔接

对中心城区的微型公共空间进行地毯式调研。研制微信小程序辅助现状调研,结合地形图、航片图的判读,筛选定位近千处微型公共空间,并详细调研记录每个点位所在的社区、位置、规模和建设情况等,构建形成全市微空间基础数据信息库,建立了每个点位的调查档案表。

建立“总体覆盖水平评价”和“个体品质评价”两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体覆盖水平评价以定量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各社区存在的既有及潜在的微型公共空间数量及其步行服务可达性、自行车服务可达性。

个体品质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各微型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优劣,构建了由公平性、防护性、舒适性、愉悦性和独特性 5 个大项 21 个小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布局:形成全面渗透的

微型公共空间网络

区分新建空间和存量空间,深入挖掘潜在空间资源,重点挖掘 4类空间:

①规模较小或形状不规则,无法整体开发的零星地块;

②街道沿线未被充分利用的消极空间、街角空间;

③建筑之间不规则的外部空间、建筑间距空间;

④部分与城市空间相邻但被围墙阻隔的单位内部空间等。

除了独立选址外,规划也提倡微型公共空间与历史文化、体育、小学、菜场等人流量较多区域的空间进行整合和适度混合,以提升覆盖水平和覆盖人群,提高使用效率。

系统划定微型公共空间,实现全市微型公共空间3分钟步行距离覆盖率达85%以上,3分钟自行车距离覆盖率达到100%。


分类引导:

形成设计指引

将微型公共空间按功能分为公共活动类、游憩展示类和社区生活类3大类,从开放活动空间占比、公共设施配置、绿地率、空间敞开、景观特色、环境小品、无障碍设施、植物配置、地面铺装、照明设施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指引,指导微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实施。


典型示范

行动实践

以众规武汉为平台,探索以“见微知城”为主题的“微型公共空间促进计划”,这是一个面向多主体、以促进微型公共空间实施为导向的规划设计共享和实施平台,希望通过开展试点方案编制、案例经验推广、宣传展示、公众科普推介等社会活动,促进存量消极空间等的更新改造和规划建设工作。

2019年,选出3处微型公共空间进行试点,开展“见微知城·美丽汉阳-武汉市微型共空间促进计划试点项目”方案征集,共收到方案50余项。通过微信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与投票,并开展方案展览和居民评选,最终选定3个实施方案。目前汉阳区正联合开发企业推进优胜方案的实施。

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举办“众规武汉口袋公园创意设计征集”活动,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型、交通门户型和游憩型小微空间众筹设计方案。

共有200余个设计团队报名,经过近两个月的设计比拼,3个设计点位各评出1个优胜方案。下步市园林局将充分吸取优胜方案和入围方案的优点,推进后续方案深化和建设。



相关附件:

 打印   下载   关闭 

相关文档

关联链接

网站地图